浙江省義烏市通過建立河長制、落實長效保潔等管理機制,境內河水水質明顯改善。圖為義烏江斷面,目前已穩定保持Ⅲ類水質。呂斌攝
◆本報記者晏利揚 通訊員王雯
浙江義烏,聞名遐邇的世界小商品城。
3年前,用“有水皆黑,有水皆臭”來形容義烏的水環境,一點不為過。
如今的義烏,全市7個浙江省控及金華市控斷面全部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,達標率100%;3個出境斷面水質由劣Ⅴ類均提升到Ⅲ類水質標準。
是什么樣的力量讓義烏這個充滿傳奇的城市再次續寫“治水神話”?本報記者專程赴義烏進行了實地采訪。
水污染積重難返
吹響全市治水集結號
“義烏開始推行“1+9+14+6”源頭治水模式,針對每一滴污水,對癥下藥,精準治污。”
義烏因小商品貿易而商賈云集。從“雞毛換糖”的路邊集市,發展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基地。地域面積僅1105.46平方公里又三面環山的義烏,每天超過200萬人在此生息。
密集的人流,“低、小、散”的產業格局,有限的上游生態來水,給這個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水環境壓力,黑河、臭河、垃圾河,這“三河”成為義烏河流的常態,與其國際化都市身份極不相符。
“我們再也不能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發展的老路子。”2013年7月底,義烏下定決心,全力打造“碧水商城”,提出“三步走”目標:2013年,義烏江出境交接斷面考核要達到合格以上;2014年,消滅劣Ⅴ類水,交接斷面出水水質總體達到Ⅳ類水;2015年,水質繼續改善,交接斷面出水80%以上達到Ⅲ類水。
義烏在全省率先全面實施“河長制”、掛起治水作戰圖、實施鄉鎮交接斷面水環境質量考核、增加治污考核權重分值并對治污不力黨政負責人進行問責、實現中心鄉鎮污水處理全覆蓋、出臺嚴格的污水處理“義烏標準”。
經過3年整治,義烏已創建為省級“清三河”達標縣,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。2015年底,“碧水商城”設定的“三步走”目標如期實現。
交接斷面出水達到Ⅲ類水會不會“曇花一現”?
今年2月起,義烏在市級河長的牽頭指導下,明確“科學治水、流域治水、源頭治水”的思路,從根源找問題,補短板。治水反彈壓力依然較大,境內劣Ⅴ類支流及排污口數量仍然較多,控源截污任務艱巨,老舊小區雨污混排現象仍存在……一條條問題被查擺出來。
“義烏人口眾多,環境容量有限,治水任務更重、要求更高。務必鼓足干勁、重新起跑,堅決打贏治水攻堅戰。”義烏市委書記盛秋平說。
告別疾風驟雨式的治水,義烏治水工作向縱深精準推進。
義烏市“五水共治”辦公室統籌各職能部門及相關單位、鄉鎮(街道)對全市41條“河長制”河流及岸上污染源進行全面排查,摸清治理底數,形成了每條河流的“一河一策”“三圖三表”。在此基礎上,義烏市開始推行“1+9+14+6”源頭治水模式,針對每一滴污水,對癥下藥,精準治污。
“‘1+9+14+6’源頭治水模式,就是制訂好1個總體規劃,聚焦9個污染源頭治理,落實14個鎮街主體責任,出臺六大保障機制,使義烏的治水從流域治水向源頭治水轉變,從應急式治水向長效治水轉變,從項目建設為主向建管并重轉變。”義烏市環保局局長余青說。
義烏還編制了《義烏市“五水共治”綜合治理“十三五”規劃》,同步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、城鎮雨污合流整治、工業企業雨污合流整治、重污染和低小散、“六小”行業治理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、河湖庫塘清污(淤)、農村環境綜合治理、集貿市場和特殊行業治理、初期雨水治理等九大源頭治理。
動員全民參與,打造有生命力的治水模式
“通過河長制APP,所有河長每次巡查時間和長度、巡查軌跡、問題上報情況、處置情況都一目了然。”
走進義烏市義亭鎮曉鑫飾品公司,就能看到廠房外墻上懸掛著一張廠區雨污管網平面圖。上面用紅藍兩種顏色詳細標明了廠區內雨水管和污水管網的走向。一旁還標明政府網格管理員、管網負責人、企業負責人、排污排水許可證等信息。